國人愛蘭,歷史悠久。執(zhí)薰握蘭,立身比德,已成為中國傳統(tǒng)精神的文化符號,具有廣泛而深遠的影響。
蘭,集香、雅、清、正、和、靜于一身,如空谷佳人,高潔出塵,在中國傳統(tǒng)文化中,向來是君子修道立德、立身持正的品格象征。
蘭之由來,源遠流長。春秋時期的《左傳·宣公三年》記載,鄭文公的妾室燕姞,夢見天使給她一枝蘭,說:“蘭花的香氣舉國第一(“蘭有國香”),佩戴著它,人就會像愛它一樣愛你。”不久鄭文公就召她侍寢,還送她一枝蘭作見證,燕姞后來生的兒子便取名為“蘭”,就是鄭穆公。
《詩經(jīng)·鄭風(fēng)》中也有一篇《溱洧》:“溱與洧,方渙渙兮。士與女,方秉蕳兮?!薄颁凇保▃hēn)與“洧”(wěi)是鄭國境內(nèi)的兩條河,在城外繞山而下,“蕳”(jiān),即是蘭草。春暖花開三月之際,男男女女手執(zhí)蘭草在岸邊歡樂聚會、以結(jié)情好。
鄭國三月水邊的祓禊,本是民間自發(fā)的風(fēng)俗,但到了魏晉時期,卻因為士人的重視,而成為了文采風(fēng)流的雅事。春秋時越王勾踐種蘭的渚山,漢朝此地曾建有駐亭,后來即有了“蘭亭”的雅稱。
到了唐代,如今所見的蘭花已開始種植,李白有詩詠蘭:“幽蘭香風(fēng)遠, 蕙草流芳根?!?/span>宋代時蘭花已經(jīng)廣為人知,蘇軾有詩詠蘭,“春蘭如美人,不采羞自獻。時聞風(fēng)露香,蓬艾深不見。”正是贊嘆蘭花之靜:不躁不囂,不務(wù)張揚。1233年,南宋趙時庚寫成《金漳蘭譜》,是中國現(xiàn)存最早的蘭花專著。而從文徵明到徐渭、從石濤到鄭板橋,明清的畫家存世蘭花丹青至少超過130幅,在世界上獨一無二。
(宋)趙孟堅 《墨蘭圖》
(明)文徵明 《蘭竹石圖》
(明)王穀祥 《四季花卉圖卷》之蘭
(清)鄭板橋 《幽蘭圖》
(清) 諸昇 《蘭竹圖冊》
(現(xiàn)代)齊白石 《蘭花》
(現(xiàn)代)張大千 《蘭花》
因此在中國文化里,蘭,遠不僅僅只是一種植物,它是一種寄托、一種象征、一種精神與品格的追求,更是一種希望。古人將養(yǎng)蘭稱為“藝蘭”,今人觀蘭、聞蘭、賞蘭,與蘭朝夕相處,正是希望從蘭的香、雅、清、正、和、靜中,陶冶性情,自賦品性。
上一條:本期推薦 | 《紅白茶花軸》:淺為玉茗深都勝,大曰山茶小樹紅
下一條:本期推薦|瀟湘臥游圖:洞庭如瀟湘,疊翠蕩浮碧 |
返回列表 |
版權(quán)所有2022 ? 鄭州愛奇葩數(shù)碼印藝有限公司
設(shè)計制作:云鼎大數(shù)據(jù)